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

作者: 有娲网  2021-04-16 11:15:00

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伴随子宫肌层的弥漫性增生。以往曾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将非子宫肌层的内膜异位症称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示区别。

99%的子宫腺肌病继发于怀孕分娩后以及做人工流产伤及子宫壁的女性,怀孕的子宫膨胀过程中、人工流产手术容易使子宫壁产生创伤,子宫内膜会从创伤口长到子宫肌层里而形成异位内膜,异位内膜会随着月经周期脱落出血而停留在子宫肌层,但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引起子宫体增大、痛经、经量过多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里生长发育,由于经血在子宫肌层里越积越多,导致子宫肌层纤维化,使子宫体越来越硬,并刺激周围的肌细胞增生,就形成了子宫腺肌症。痛经也一次比一次剧烈,每到经期,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都跟患了癌症差不多,这也是该病被称为“良性癌症”的原因之一。

非手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子宫肌腺症是西医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归属于中医的“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病的范畴。从中医学的角度而言,痛经、月经失调、症瘕等都与瘀血内阻有关,而血癌的形成又与寒凝、气滞、痰湿等致病因素有关。同时可以配合针灸、中药外敷等辅助疗法,是有一定效果,但治疗后仍有痛经现象。

激素治疗

米非司酮治疗服药后出现闭经,痛经症状消失,对月经的抑制是可逆的,是否进入绝经期或治疗有效,取决于卵巢内残存的卵泡数量及卵巢的功能,短期用药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服用不能超过6个月,停药后的病情反复、加重易出现低雌激素的症状表现,长期服用有待研究。

手术治疗方法:

子宫切除

手术切除子宫对要求生育的妇女多数无法接受,还可导致内分泌失调。子宫切除会丧失做女人的权利,出现腹壁疤痕、阴道干燥、性欲减退、骨质疏松、围绝经期症状、卵巢功能衰竭。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

子宫体H型病灶挖除术

对弥漫性子宫肌腺病患者行病灶大部分切除术后,增加了妊娠机会,仍妊娠率较低,还是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子宫体病灶处行横H型切口,可减少切除病灶时穿透宫腔的风险。适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不过复发率值得研究。

子宫内膜切除术

此法对肌层浸润较深的重度子宫腺肌病病例,有术后子宫大出血的可能。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微创(RFA)术

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的交流电磁波通过治疗电极导入组织,再经弥散电极形成回路,进而发生振荡,产生生物热,当局部温度超过45-50度时,引起组织细胞蛋白凝固变性,从而阻止子宫内的供血,但远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考证。

介入治疗

用动脉栓塞疗法(UAE)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效果明显,可使患者月经量减少约50%,痛经缓解率达90%以上,子宫及病灶体积缩小显着,彩色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及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但UAE治疗还有一些并发症尚未解决,比如卵巢衰退的问题。

腹腔镜下U型病灶清除术

适用于腺瘤型腺肌症,在腹腔镜下,子宫粉碎器直接旋切腺瘤组织或病灶,一般要深达粘膜层,缝合切口,俗称“露天开采”术式,病灶清除术后,只要留下1/4左右的宫壁2年后子宫会恢复到正常大小。痛经会明显减轻或消失。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考证。

点击阅读全文